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济南、青岛调研学习对港澳交流合作情况 | ||||
| ||||
为进一步推动威海市与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,探索符合威海实际的对港澳交流合作模式,3月3日至4日,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、副主任张竞率调研组一行6人,赴济南市、青岛市调研学习两市探索对港澳交流合作模式情况。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民侨外委主任委员巩宪群,济南市委港澳办主任赵博、副主任徐蓓,青岛人大党组副书记、副主任李红兵,民侨外专委副主任委员郭秀章,青岛市委港澳办副主任曲科世等分别陪同相关调研活动。 调研组先后赴济南考察调研艾克瑞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、泰华智慧产业园、鲁港驿站等“济南市台港澳青年交流实践基地”;赴青岛考察调研青港中心、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、山东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、企业,通过座谈交流、实地察看等形式,深入了解济南市在创新搭建济港澳交流合作平台、开展对港澳多领域合作、人才引进及青年创新创业;青岛市在对港澳交流合作中的政策支持、体制机制创新、平台建设及实践案例等两地的成功经验与创新实践,为威海市下一步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。 济南市针对港澳社团社会特点,积极联络在济港澳同胞、港澳企业家组建“济南市港澳合作交流促进会”,由省市区三级政府联合打造经贸合作交流平台——“鲁港驿站”,采取“省市区共建、政企商会合作、市场化运营”的模式,打造“1平台(双向赋能平台)+2中心(经贸合作中心、人文交流中心)+N服务(金融、科创、人才、咨询、投资等服务)”的服务体系,为企业和机构搭建机制化常态化的“展示、服务、交流”平台。青岛市坚持高位推进青港澳各领域合作,首次建立高规格青港合作联席会议,聚焦航运、贸易、金融、科技、青年创新创业五个领域推进合作。成立了青岛市港澳创新经济发展促进会,聚焦“科技、金融、产业”三大核心要素,大力融合资源、资本、政策和信息,深度服务青港两地政府、商协会(科研院所)、企业和人才。同时还成立“青岛香港上市服务中心”“香港商协会北方中心”等,围绕企业赴港上市需求,全面打通青港两地融资和上市渠道,助力港澳商协会拓展北方会务与商机。 通过调研学习,我市借鉴济南、青岛的经验,立足“港澳所长、威海所需”,不断探索对港澳交流合作新模式。结合威海的海洋经济、智能制造、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,与港澳的金融、科技、服务业等领域深度对接,形成产业链互补。参考青岛“极视角”的成功经验,引进港澳青年高科技人才,推动在人工智能、海洋科技等领域合作。借鉴济南“鲁港驿站”的经验,完善人才服务机制,为港澳企业和人才提供政策咨询、项目对接、人才引进等一站式服务。借助鲁港澳高校联盟平台,发挥港澳“引才工作站”作用,推动港澳高层次人才与威海高校、园区开展合作。继续加强与香港理工大学、香港教育大学等港澳高校沟通联系,促进在人才培育、高等科研、产学研对接等方面交流互动。依托港澳山东周等重要平台载体,靠前谋划,精准实施,通过组织产业专题对接洽谈活动,有针对性推介威海投资环境、区位及产业发展优势,持续提升我市优势产业知名度,吸引更多的港澳客商来威投资兴业。发挥威海文旅资源优势,积极参加山东精品文旅走进港澳系列活动,广泛宣传推介威海,吸引更多高端游客来威,拓展威港澳交流新内涵。依托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、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政策优势,借助港澳的国际化平台,拓展东北亚与全球市场联动,“借港澳联通全球”的战略跳板,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发展。 市委港澳办主任林莅、二级调研员蔡君丽、副主任郎松波等全程参加调研学习。 | ||||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|